暑假,就是早早把小孩丟去學校後,在家滾床、看小說、睡回籠覺、吃垃圾食物,出門聚餐、研習、聚餐、聚餐、聚餐XD

 

昨天是小小值得紀念的一天,長久以來,在高跟鞋、窄版上衣、短裙、平坦小腹、50以下的體重、小說讀書會.....等等我所愛的一一離我而去的4年多後,我終於重拾有小孩後再也沒享受過第一件事:我看完了一本小說:)

 

凱文怎麼了》躺在我的書架上有多久?久到我記不清了。因為當媽媽後專注力變得非常有限,每次打開來看沒幾頁就不了了之,於是每年暑假只好又從頭來過,有種永遠看不完的FU~今年為什麼能看完?我想是在人生的此時此刻,我和書裡的女主角有極大共鳴(大量投射的意思XD)。

 

現在的我和凱文媽年齡相近、生下小孩的年紀也差不多。育兒4年的我,完完全全能體會凱文媽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moment的感覺。這本書根本不是小說!是寫實生活阿阿阿阿!!!

 

那種面對孩子一直尖叫大哭的無力、難以理解孩子所作所為的困惑、很想狠狠把小孩摔在地上讓他閉嘴的挫折(天知道我在腦中幻想過多少次這種畫面);還有對已故永恆少女的緬懷、對逝去青春、自由與愛情的哀悼、對自己人生還有其他平行世界可能的渴望、對身體從性感來源變成幼兒生存工具的失落......當媽媽從來不是一件可以預先思考準備,然後決定的事。所以千萬不要跟我說「不會養就不要生阿~」這種話,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沒有真真正正的生下小孩,你不會知道自己面臨的會是什麼、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成為媽媽的心理轉折也不是讀了很多PO文分享就能理解的,這是段沒有親身經歷便無法體會的過程,更可怕(誤)的是,這也是段一旦開始就永遠不會結束而且無法反悔的過程(我媽以前生氣時都會說想把我塞回肚子裡去,早知道這麼不肖就不要生下來XD)。

 

而上面這些,我相信爸爸也有類似感受(但爸爸無法塞回肚子,只能.....呃,嗯)。奇怪又無奈的是...好像因為是"媽媽",就莫名的被社會或自己(或豬隊友)賦予一種「我應該做得到」、「我應該OK」的完美母職形象。我總覺得,正是這種莫名其妙的形象,讓夫妻有了裂痕、讓"媽媽"與真實的自己解離了。

 

而,不得不再提一次我最愛的鄧醫師說的話:「孩子是追求真實的!」任何解離、虛幻的形象,他們都能一眼識破,並因虛假感到痛苦。凱文媽與自己解離、勉強自己塞進「好媽媽」的形象裡;凱文爸真心扮演自己心中的「好爸爸」,對凱文極度信任、疼愛,但卻因此看不見凱文的真實樣貌;聰明的凱文配合演出,但卻說出這樣的話:「他愛我演『好兒子』,但那不是真的我阿!那他愛的到底是"什麼"?」好一針見血!

 

愛是什麼?也許愛不是「好」,是「真實」。我們能真實面對並承認自己的好與不好,真實看見並接住對方的好與不好。

 

我們與凱文爸媽有很不同嗎?其實沒有。凱文媽每一個思緒,我幾乎都有過。唯一唯一的差別,我想是,我家小孩沒有凱文那麼聰明(好險),他們至少可愛許多,讓我愛得下去。

 

但,誰知道自己會生下什麼樣的小孩呢?!完全是運氣運氣吧!(抖)

 

#小嬰兒長得肥嫩可愛不是沒有道理
#身為父母我們愛的到底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