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直到被「看見」,改變才可能發生。

 

在期末充滿無力感、疲憊的現在,《心理師的眼睛》這本書還蠻療癒的~

輕鬆好讀、不到一天就看完,

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在專輔工作上可以有的作為、角色、位置還有限制。

 

那個年代的學校心理師,我回想起當輔導組長時與學校社工師的合作,應該就是那個時期吧。

學校社工師大大的幫助了我們,之後,輔諮中心成立,「學校社工師/心理師」變成「駐區社工師/心理師」。

再之後,有了專輔....學校輔導體制一路演變成現在這樣。

那時學校心理師的工作,其實比較像現在的專輔。

不是只坐在諮商師裡探索個案的內在心理,

更多的是與學校整個系統、家長工作,這與一般我們對"心理師"的期待或印象不大一樣。

 

也因此,很推薦想當專輔的老師讀一下這本,會對自己在學校裡的功能和界線比較清楚。

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有多多、能改變的又有多少。

 

總覺得現在許多專輔是輔導諮商背景的,因此習慣坐在諮商室裡一對一晤談的工作模式。

(對,我在講我隔壁同事)

然而,專輔不是心理師,專輔有專輔才能做到的事、是心理師做不到的;心理師也有心理師才能做到的事、是專輔做不到的。

當專輔變成心理師,那還要心理師幹嘛?

而且,也白白浪費了專輔這個特別設計的位置。

 

這本書裡的學校心理師(現在常常到處演講的柯書林心理師),

他會家訪(既使等學生和家長等到晚上9點多)、會和學生博感情、會傾聽安撫家長的情緒、會看見老師的需求、會被學生call去早餐店救人......

這些東西都不是在諮商室裡發生的,但,這些東西在國中校園裡,有時比諮商室裡發生的事更重要。

(畢竟國中生的發展程度,不是每個都適合心靈探索和諮商阿!)

 

這些點滴故事,讓我回想起當輔導組長時的自己.......那時的自己,幾乎也做著類似的事。

和大家眼中的"小混混"博感情(博的還不錯)、回應老師的需求,

工作地點從校內到學生家、再到附近早餐店......都是我關注的地方。

 

曾幾何時,現在成了專輔,反而因為辦公室同儕壓力,受限更多,更無法自在揮灑了。

能做更多的是和家長互動,這點因為時間增加了,更有餘裕好好與家長連結、在客制化親職教育上努力。

(我們學校專輔不用上課、不用做行政、不用帶小團體....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做個案就好,時間自然非常多)

很多時候,家長放鬆了、有方法了,孩子壓力自然減輕了。

更不用提對拒學的小孩來說,與家長工作是多麼重要的第一步。

 

但其他的呢?

我認真反省自己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覺得惆悵。

心中當初轉任專輔時的期許,真正落實的好像很有限。

在這個環境裡,似乎不被允許做許多事。

(想多做事還會被唸、被禁止、被私下說破壞規矩,這就是我們學校輔導室的特色。)

專輔的角色和定位,被隔壁同事(號稱「本校資深專輔」)剛進來的那幾年,定型了。

定型在只做諮商室諮商、向兼輔報告諮商內容,就這樣。

其他多做的會被指責越界,導師聯繫由兼輔負責、家長的聯繫由導師負責、成績和作業教務處自己看著辦、出席請假報中輟學務處自己看著辦。

專輔在我們學校,失去了從個案的需要出發,提供建議、整合所有資源一起幫助他的功能。

被限縮到只做個案心理評估,其他與個案相關的事都不關專輔的事。

 

這樣的好處是,個案某個環節沒弄好,可以輕易卸責。

學生不來學校是家長沒功能(但專輔可以協助家長增能阿)、導師沒有溝通好(專輔做為導師和家長之間的緩衝可以去溝通阿)、學務處/教務處沒有做好(專輔可以提供專業建議給學務處/教務處,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怎麼做阿)......

而個案沒進展甚至越來越糟,

我們永遠能找到上述任何一個原因去歸咎,反正關於個案,脫離不了個人、家庭、和學校。

專輔只做個案評估,所以,永遠不會被歸咎到。

 

這樣的作法,看似分工合作,每人各司其職,但卻讓我覺得奸巧。

放著能做的事不去做、能溝通的不去溝通,推給其他單位......那.........要專輔幹嘛?!

當專輔用這種方式工作,部分較難處理、需要系統合作的個案(比如:拒學個案),能在學校端得到的幫助就很有限。

(沒關係,反正處理不來隔壁同事就轉介輔諮中心,說這是他的專業評估,然後把自己明明可以做、而且以專輔的位置去做會更有效果的事,轉而要求心理師/社工師去做,他們做不好還可以指責他們不專業、沒功能。)

 

長期在這樣的環境氛圍裡工作,漸漸感到無力。

既使知道這樣不OK,但當辦公室裡的主流團體都保持著這樣的價值觀,棒打出頭鳥,想做其他事都要更為低調小心。

累。

這也是為什麼這學期會這麼累的主因。

不是個案累,是在這個環境裡做個案很累。

 

如果可以,我也想弄一個mail信箱,讓老師、同學、家長可以寫匿名信做諮詢。

如果可以,我也想利用全校研習的機會,和老師們說說話,介紹專輔的功能、肯定導師、拉近和大家的距離,讓之後的合作更有默契。

如果可以,我也想更多的與學務處合作,協助學務處處理外顯行為問題(一般來說,輔導室比較多處理的是內隱問題)。

如果可以,我想讓輔導室(如果有專輔辦公室的話更好XD)成為一個老師、同學們累的時候、想抱怨的時候,可以隨時來這裡喝茶喘息放空的地方。

我想把這裡布置得更溫暖,不像一般行政辦公室那樣。(這點應該難度又更高了一些)

 

人,偶爾會需要一個獨處的空間吧~

偶爾會想一個人靜一靜吧~

 

這樣的想望,在這所學校很難,我知道。

難的不是做這些事,難的是要克服其他同事"你是異己"的眼光,以及因為不適應而來的更多無謂異議。

 

最後,仍然只能回歸自己,改變自己、增能自己,讓自己與僵化體制保持距離。

但~心理那一絲遺憾總是揮之不去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