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好久沒參加這種工作坊了~

這次真的是來複習理論、重新體驗當個單純的成員,重新接觸自己的內在小孩。

在個案工作上漸漸與個案無助情緒攪和在一起的、在生活上也忙到沒時間沒力氣關照自己的現在,

這個工作坊真的是及時雨!

讓我好好的釋放了眼淚(如果能哭得更痛快一些就好了)、也重新審視自己。

 

一直知道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這些困難,解決的方法不能,就是做好自己、看著自己。

但,不知怎麼就是做不到,總是陷入強烈的情緒中。

在學校,思緒好像也被同事之間的事干擾,原以為個案處理還OK,但實際上能量已經少很多了~

許多知道且可能有效的方法,都遺忘了~和個案一起被困住。

在家裡,也是逃離不了自己的思緒,那些叨叨絮絮的念頭牽動著情緒~攪阿攪的~

結果,學校、家裡,沒一個OK的:(

 

學ACT,也是為了這個。

這次,在工作坊中,也意外處理了這個。

我想,無論用什麼方法,接觸自己、釋放自己、安慰自己,都是最最重要的吧!


這個工作坊以溝通分析(TA)為主,融入了完形、敘事治療、正念。

簡單紀錄工作坊進行內容,作為未來上課、處理個案的參考。

 

一、內在小孩卡:

●〈迴旋溝通〉:挑選離自己最近、最遠的內在小孩卡。

1.彼此分享從對方的卡片中看到、感覺到什麼,猜測哪一張是最近/遠;公布答案,分享自己的感受。

2.內圈向右移2個位置,重複步驟1。

3.外圈再右移2個位置,猜對方覺得自己是「最近的那張卡」裡的什麼圖案/顏色/物品....,說明原因;公布答案,分享感受。

4.內圈再右移2個位置,重複步驟3。

5.外圈再右移2個位置,猜對方覺得自己是「最遠的那張卡」裡的什麼圖案/顏色/物品....,說明原因;公布答案,分享感受。

6.內圈再右移2個位置,重複步驟4。

●觀想內在AC,想像自己的AC是個怎樣的小孩,貼在教室牆上某個位置。

 

二、溝通分析心理測驗:

1.介紹TA理論,做測驗。

2.自己猜測自己各種小孩的名次順序。

3.四人一組,猜測對方各種小孩的名次順序(第一/最後)。

4.公布測驗結果,說明各種圖形的人格特質和可能面臨的狀況。

 

三、與AC相遇:

1.看〈我的32個臉孔PPT〉,聽歌曲〈天冷就回來〉。

2.觀想在一個溫暖、安全的想像中,讓內在小孩現身。

3.用左手畫出內在小孩。旁邊順應其情緒,用顏色、圖像表達,不預設如何畫、不批判。

4.與內在小孩對話:自己用右手寫、內在小孩用左手回應。去關心、照顧他的情緒,問他需要什麼、我可以為他做什麼。

5.抱著自己的內在小孩圖畫紙,對他說話,聽歌曲江惠的〈把你攬緊緊〉。

 

四、安撫自己的內在小孩:四人一組,一人當主角,其餘三人輪流對主角說話。

1.觀想帶入「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的自己。

2.輪流念腳本。

3.輪流選一句自己最有感觸的話。

4.觀想帶回此時此刻。

5.聽歌曲劉若英的〈繼續給十五歲的自己〉。

6.劃下自己最有感觸的句子,念給自己貼在牆上的內在小孩聽。

 

五、與CP相遇:

1.觀想自己的CP,畫在圖畫紙上。

2.把CP最常對自己說的話用右手寫下來,用左手讓真實的自己回應。

3.寫給自己的道歉信。

4.兩兩一組,互相念給對方聽;或,念給貼自己牆上的內在小孩聽。

 

六、與FC相遇:

●自由自在的出來,邀請團體為你做一件會讓你開心的事。

●寫「我與FC的合約書」,思考每天/每週/每月,我可以為FC做到什麼。找兩個見證人簽名。

 

七、與NP相遇:

●觀想自己最舒適、安全的地方/物品/人,用紙黏土捏出來。

 

八、與A相遇:

●心理位移:以「我→你→他→再回到我」的人稱,書寫一件最近有負面情緒的事。

 

九、自我肯定:

●〈寶物箱的幻遊〉

1.陳舊的房子裡,有一個寶物箱,帶回草地,裡面是我無形的資產。

2.寫下6個自己無形的資產。

3.找6個人對他說「我有一個寶貴的資產是XXX」,對方用FC邊拍手邊說「真、是、太、棒、了」,我回答「謝謝,我也這麼覺得。」

●觀想自己最信賴的人,對自己說話,安撫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