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理論書告訴我們面對憂鬱症時該這樣、該那樣,《親愛的我》是憂鬱症患者親自寫下的日記,更讓人深刻的發現我們和他們心中所思所想差距有多麼大~

 

平常在學校和學生晤談,自以為是的評估學生該就醫、該服藥,以為這樣是對學生好,是所謂的「對症下藥」。

看完書之後,才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

聽著家長說孩子吃藥後的副作用,我好像已經漸漸沒有感覺,只是不斷機械式的逼迫他們要穩定就醫、穩定服藥,

以為只要這樣就一切都會好起來、一切都會沒事的。

實際上根本不是如此!

精神疾病藥物的副作用多麼影響一個人的身心與自我認同。

會不會吃完藥後,生活穩了下來,但他卻再也感覺不到自己、感覺不到生命。

會不會吃了藥,都還沒看到好的作用,就已經先被失眠、幻聽、幻覺、噁心、嘔吐、全身無力、手指發抖、記憶失序、四肢不協調、失去味覺......等等副作用搞得連日常生活也失去了。(這不就是學生家長對我說的話嘛!)

 

當出現幻聽幻覺,每天活在分辨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的狀態,會是多麼疲憊。

吃了藥之後稍微正常的我還是我嗎?

當連著好幾日夜不成眠,身體心理都極度疲憊時,誰會不想好好的睡上一覺,沒有痛苦、沒有憂鬱、沒有煩惱。

身邊的人越愛我們、為我們做越多,我卻因此越討厭自己、覺得自己沒用、拖累大家。

想死,死了對不起他們;但,活著又拖累他們。

成了死活皆不是,進退兩難,只好繼續行屍走肉的痛苦生活。

 

好。慘。

看完真的只有這兩個字。

而我們一般人(甚至我身邊的輔導老師)面對他們只會說:「你想死?想想身邊那些愛你的人吧!」

看似理所當然的話語,對他們卻是利刃。

也許,他們就是太愛我們了,才會這麼痛苦;也許,他們就是太認真了,才會這麼憂鬱;也許,他們就是想到了身邊這些愛他們的人,才會想死。

也許,人真的得死過一遍,才能復活。

 

我以為我可以夠客觀、夠同理,知道死了對他們比較好、是解脫,我OK的。

但看到作者真的寫下自殺的舉動和場景,

我還是緊張又揪心:不要阿~不要阿~別這樣阿!

眼淚不自覺的掉下來,好難過。

原來,對人類選擇死亡這件事,我沒有我以為的豁達和接納。

 

可不可以生活不要那麼認真,可不可以放縱自己憂鬱,可不可以允許他選擇死亡、讓他就解脫吧,可不可以就這樣放著、等待、慢慢復原?

沒有答案,也沒有人敢保證什麼。

很多時候,就只是沒有理由、沒有道理的「相信」--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的!

 

身邊親友無條件的理解、包容、原諒,那又是多大的愛與奉獻。

想想辦公室每天談及精神疾患家長的嘲弄語氣(很多時候我也涉入其中),

又有多少精神疾病患者,能如此幸運的擁有這些愛。

 

----------------------下面整理摘錄想記得的書中片段-----------------------

【關於憂鬱症】

  • 躁鬱症患者比旁人更清楚自己的狀況,多數時間也更理性,對於自身的問題也釐清得非常深入。這一切病因,絕不是建立在胡思亂想與脆弱之上。(P.43)
  • 情緒會突然沒由來地陷入恐怖低潮,一拳一拳打在棉花上那樣無力的程度,連原因也找不著,「想想快樂的事」也完全無助於事。(P.103)
  • 其實從來也沒有「好一點」的時候。我的情緒是穩定的,穩定地在低潮上走,所以我好累,好怕讓你們失望。......會想把親密的人支開,甚至會選擇用傷害他們的方式,不言不語、冷漠以待、各種拒絕,來讓他們離我遠一些,這樣我就不會再依賴。(P.140)
  • 夜裡會突然極度恐慌,完全克制不了那樣劇烈起伏的情緒海浪,連源頭也找不著,靠不了岸,只覺察到當下非常恐懼,恐懼得全身發抖盜汗,無論如何也無法轉移注意力。心變得負面、厭世、消極,美好的事情在我看來也變得醜惡異常。(P.157)
  • 因為抗憂鬱又物的加強,我發現我的腦子悲傷不起來,可是心裡卻很重,只能死死地壓在那頭。心裡明明很苦,頭腦卻無法跟著感覺,想把身體撕裂成兩半,有時候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分裂了。....身體在漸漸好起來,心和腦子卻在慢慢死去。....身體和靈魂被切割開來。(P.230)
  • 在憂鬱症的整個過程下來,其實整個人會變得非常柔軟,會變得很溫柔,雖然很容易受傷,可是卻得以變成一個很好的人,變成一個我所期待的人。憂傷會使人溫柔,然後溫柔會使你能體會別人的痛苦。(P.231)
  • 大多數的時間我都再與自己對抗,我沒有自殘的慾望,我只是不想醒來,很想每天每天的睡過去,因此我得忍住不拿刀刺動脈、不在浴室花灑上吊、不從頂樓跳下去,嚴謹地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讓自己看起來好好的。(P.234)

 

【關於藥物】

  • HS藥物:一天一次,睡前服用。PRN藥物:需要時使用。
  • 身體逐漸在適應藥物,副作用變得輕,不再嘔吐,但人依舊時常沒力氣,用完藥腦子總會有點茫。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P.123)
  • 害怕自己輕生,不得不吞下好多藥物,腦袋便會開始昏沈無力劇烈作痛,思緒一跳一跳地,幻聽如同電台訊號薄弱的嘶嘶雜音,一陣一陣侵襲耳膜,鑽進腦海,成了鐵鑽一樣地鏗鏘。(P.132)
  • 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藥效作用與不作用時的情緒差異。例如,同樣發生了A事件,藥效作用中時我一笑置之,根本不放心頭,是我過去的正常狀態;藥效退去後,同樣的A事件卻能讓我崩潰一整晚,情緒變得脆弱而敏感。甚至,對事情的看待態度也會相當兩極。我這才真的有些意識到,原來真的真的,生病了。(P.150)
  • 每週的複診就像由醫師來宣告我還有多少剩餘價值,有救沒救,瘋沒瘋。很討厭吃藥卻又不得不承認它有用,吞下後乖乖地、溫馴地讓它起作用,於是腦內不再有太多情緒,不再有太多想法,成了平靜的死寂,連思考都稍嫌奢侈,這就是靠藥物控制的人生。(P.183)
  • 精神科用藥所產生的副作用,會因為患者的體質各有不同反應,因此在用藥上,通常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換藥、適應。除非是短效性的急用藥物,長期定時服用的抗憂鬱藥物作用期通常在兩週以上(或更長),其間需要忍受副作用帶來的種種不適,諸如嘔吐、噁心、頭暈、抽搐、思覺遲鈍、記憶力衰退,甚至是幻覺幻聽或四肢不協調。但一個月身體適應副作用後,可能又會發現此款藥物對病情沒有太大幫助,只好再次換藥,重新來一次適應的過程。更替新藥物除了副作用的適應外,同時還有舊藥物的戒斷反應會出現,失眠、癲癇、頭痛、極度焦躁低落......等等。(P.196)
  • 有次安眠效果讓我整整深眠了16小時,錯過很多事,更別提有些藥物會引起自殺衝動。這其實說來蠻矛盾的,因為身心已經痛苦,才需要藥物治療,但藥物催然能讓患者維持部分正常機能運作,副作用卻往往使患者更痛苦。(P.197)
  • 有些事發生當下我以為是幻覺,而幻覺卻以為他正在真實發生。又或是錯亂的記憶,是爸爸吋我要不要吃饅頭,還是我吵著要吃饅頭......大家都說是前者,我記憶裡卻事後者;我恍惚以為我跟誰說過了話,其實卻沒有;與男友真實地爭執,我以為在夢中。我忘記自己已經吃過安眠藥,把營養品和管制藥物弄混,不小心吃了三倍藥量。(P.204)
  • 藥物可能讓我失去了些什麼,但至少讓我活了下來。雖然多數時候我並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好像只能努力扮演一個不要讓身邊人操心的人。(P.235)
  • 每天睡前吃藥的時候我最想殺了自己,我不過是靠藥物存活,被疾病控制,緊繃地拉扯著生命的一端,繩索已經開始發出不詳的斷裂聲,就如我每晚聽到的幻覺一樣。(P.244)
  • 我有時無法順利閱讀紙上的文字,也無法好好寫字,幻覺跟幻聽會不斷地跟擾我,我必須時時刻刻地防備他們,我分不清楚真假,真實世界跟虛幻的想像錯亂起來。我該怎麼去判斷,哪句話真的是你對我說的,而不是我的幻聽?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耗費好大好大的經歷,除了低潮之外的這些痛苦,耳邊有人一直在跟我說話,有時候是我自己的聲音。我會看見自己在自殘,驚醒想阻止自己,才發現一地的血是假的。(P.252)
  • 贊安諾是精神病患,尤其憂鬱症患者最容易濫用藥物的排行榜之一。(P.264)

 

【關於社會眼光】

  • 雖然大家嘴上都是努力地在同情,但從此之後,患者的一切行為常常會受到有色眼光看待。而這有色眼光,往往造成誤解與不信任。對於患者情緒穩定與否的質疑、發言是否在精神狀態良好下的質疑、情緒言論造成的恐懼,患者必須花比常人更多氣力去證明自己,也讓患者即使在未發作的狀態下也承受種種眼光評估,而開始「焦慮自己的焦慮」。(P.44)
  • 患者也被「框架」了,而這種框架,是致命的毒藥。(P.45)

 

【關於自我接納與承認】

  • 承認自己的挫折比找到自己的優點更重要;發現自己的傷心比一直去找讓自己快樂的事情要緊。偽正面的思考只是再逃避面對自己。(P.6)
  • 我難過的其實只是「不被承認」而已,那些負面的我也是我。(P.7)
  • 握緊自己的脆弱,承認自己的傷口,才是真實且會慢慢復原的存在。(P.8)
  • 逼自己要假裝正常的自己,其實更痛苦。不要覺得你有義務好起來,傷心難過本來就是我們人的一部分。它需要的不是勉強,而是給他一段療傷的空間。不要擔心帶給別人麻煩,不要著急著想要快點好起來。去愛那個壞掉的你,然後慢慢地等它休息好。(P.159)

 

【關於陪伴】

  • 當下最有幫助的,其實還是來自親友的扶持。(P.198)
  • 受心理疾病所困的人其實指示需要被他人接住,甚至不用接住,在旁邊說一聲,讓我們知道有人在就好。許多事情其實只需要有一個人能夠傾聽,讓我們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狀況就會好上許多。(P.10)
  • 你的情緒會傷害他,你得好好控制阿!(P.30)
  • 他不是負擔,而是教會我如何面對人生種種困難的人。(P.32)
  • 「為了我繼續努力活下來」、「想想愛你的人」,是好慘忍好慘忍的一句話,這是用愛在凌遲啊。「為了誰而必須活下去」,因為不忍心見到他們難過,折磨自己留下,這樣的活並不是生,只是為了那個誰才沒去死。並不是尋求作為的認同,而是感情的解放:我希望你們並不要求我留下,我就不再需要去不忍心誰的放不下。(P.162)
  • 記得不要太努力好起來,記得不要放棄,最後最後,記得不要忘記,有人愛你。(P.219)
  • 如果你並沒有跟我共生共感著這樣的劇痛,請不要輕鬆地說些什麼,因為每一句話都是刺痛。(P.241)

 

【有用的態度】(P.33)

  1. 不要害怕談自殺、自殘跟情緒發洩,如果能坦然自若的談,幫助相當地大。
  2. 學習如何原諒自己跟原諒患者,不要自責跟責怪。
  3.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安撫患者的情緒,不斷地對話。
  4. 一切要用互相的角度來看,而不是視為單方面的照顧患者,安撫對方的同時,你也在療癒跟探索自己的情緒,情緒跟想法是互動雙生的,或許你沒發現,但有時候,是患者在照顧你的情緒。
  5. 不要幼體化患者,自然地相處,不要將對方視作陶瓷娃娃。
  6. 陪伴,傾聽,不要過度投以凝視,要拿捏好其中的份量。患者並不需要24小時的監視,雖然你擔心他出事,但有時候止能放手,即使他選擇自殺。
  7. 誠實地跟患者說出陪伴的感受,這會是一個互相療癒的過程。
  8. 不要說「加油」,很少患者是因為脆弱而生病的。每天要活下來,需要的努力都比一般人還多,已經夠努力了。
  9. 發作的時候,對方是失去自我的人,不要對失去自我的人嚴苛,畢竟他原本也不該是這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