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日本對於拒學的研究早就開始了。

很久以前就在小說上看過「繭居」這個詞,

因為我自己也有好長好長一段時間不喜歡出門、不想和人接觸,對這個詞也就特別有感。

 

沒想到,久久之後的現在,反而要面對拒學小孩,甚至必須協助他們。

搶救繭居族》從家族治療的觀點看拒學,不只拒學,甚至是「拒班」、拒絕工作。

過去的經驗,拒學孩子大概有99%都源自於家庭問題。

(其實,哪個問題不與家庭有關呢~)

最基本的:孩子不肯聽父母的話乖乖到校上課、父母對孩子無法發揮影響力讓其乖乖到校上課。

光是這樣就看出家裡出了問題。

 

所以,從家族治療的觀點,面對拒學或面對孩子「轉大人」的階段,我們該怎麼辦呢?

 

摘要書中重點(也包含我處理個案的經驗):

1.

面對拒學孩子的基本態度:傾聽、再傾聽,耐心等待,不評價。

一開始和他談返校、轉學、自學....等等方案,是沒有用的。

他們的情緒太高,隔離了理智思考,根本無法想那麼多。

與其和他談這些,讓他更挫折、焦慮,發現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不如放慢速度,慢慢的靠近他。

建立關係,一切都從建立關係開始。

而且要有心理準備,處理拒學請以學期為單位、以年為單位(國中也就不過短短3年阿!)。

建立關係花一學期很常見,上了高中才正常上學更常見。

重要的是,在他國中階段拒學時,我們沒有放著他繼續演變成更難處理的社會退縮,就很棒了!

常常,當孩子接納自己的個性,沒有想改變時反而會改變。

就讓高中坐收我們努力的成果吧:)


2.

拒學孩子的心理狀態:孩童心理(依賴)->成人心理(獨立)

國中大概是拒學最早發生的階段,其中最最最早,我的經驗是七上的11月,第二次段考後。

而這些孩子,又多半國小時就有一些些跡象,但不到整個不來學校那麼嚴重。

上了國中,就學環境和小學差很多,第一次段考發現自己不是很OK,再努力一下到了第二次段考,還是不行,就全盤退縮了。

國中,也是個體從孩童心理轉換到成人心理的起始點。

內在心理的轉換、加上外在環境的轉換,轉換不成卡住的,就拒學了。

 

3.
拒學孩子的親子互動:權威->對等,無法順利轉換,於是反抗、疏離、否定父母。當發洩完後,自然能對等、和解。

所謂的青春期、轉大人,渴望的就是平等對待。

有時除了孩子轉不過來,父母也未必做好轉換的心理準備。

當父母仍以權威態度對待孩子時,剛開始會反抗、疏離、否定(外表就長成拒學的樣子),

而當孩子怒氣發洩完,父母看見、聽見、調整了,有時問題也就解決了。

 

4.
父母的角色:父母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勢必得扮演「被討厭」的角色。

在經過一陣「要做孩子的好朋友」風潮後,很感恩的,現在父母漸漸回歸中庸,不走這一條路了。

父母就是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

若是父母佔據了孩子朋友的角色,孩子怎還需要走出家門、到外面交朋友呢?!

而父母之所以強大之處(尤其在家常扮黑臉的那個),就是在於他自我夠強,經得起被討厭。

獨立,就是從他律過渡到自律的過程。

孩子永遠想要更多自律,父母永遠不放心孩子自律。

中間規矩的界線拿捏、拉扯,要不被討厭還真是不可能哪~

尤其,

當孩子推卸責任到父母身上時,父母勇敢的擔下責任(接納孩子的指責),同時也請孩子為自己負責。

我想,這樣的父母真的很強大、很一致、很穩定。

也期許自己能做到這樣:)

 

5.

最後:心理如生理。

肩頸酸痛放著不管,也許還不會怎樣;

腫瘤放著不管,就會越長越大,直到反噬自己的生命。

事情輕微時,調整一下就好;事態嚴重時,就得動手術才能解決了。

----------------------------

至於《繭居青春》,讀起來更學術一些。

 

前半本講拒學形成的各種原因,這部分我覺得還好,大概就是提醒我不要用精神分析、個人諮商的觀點去看拒學個案。

這部分,深深感覺如果堅持只處理個人內在心理問題,只坐諮商室面對個案的治療者,

大概很難做好拒學個案。

拒學個案需要更多個案管理,與家長工作、協助家長理解拒學,

並學習與具備與拒學孩子相處的態度和能力,

這些都不是只在諮商室裡面談個案可以處理的。

對於一些動不動就叫個案去看醫生的專輔,面對拒學個案更是很危險。

運氣好的話遇到一個可以做系統工作的好醫生,這孩子就能得到適當的幫助;

運氣不好遇到只開藥的醫生,那就..........。

 

後半本講系統性的治療方式,這部分就蠻讚的~

大概可以說是拒學個案處理的SOP,很實用、而且吻合我的實務經驗。

從個人、家庭、社會三者的接觸來看,結構性的觀點讓我們在面對拒學時有清楚方向。

階段一:想辦法讓其中兩個系統連結,通常是家庭和社會的連結比較容易。

階段二:想辦法讓個人系統與家庭系統連結,前提是父母透過階段一,學會了如何與拒學孩子相處、營造能輕鬆互動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放心走出來。

成功:個人、家庭、社會,三個系統適當連結。

----------------------------

最最後,我好想學ACT治療阿~

這是目前看到處理拒學個案本身焦慮症狀時,最有效的方法。

感覺好神奇、好厲害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