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最近一直在討論青貧族的問題。

失業率季季創新高的現在,雙方論戰的重點是:

資方不斷說現在年輕人眼高手低,大學、碩博士生滿街跑,卻不願屈就藍領工作;

宅神則說資方真那麼缺人,根據自由市場機制應該提高工資吸引人力,而不是指責受雇者懶惰。

談到最後共識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生產出一堆缺乏基礎技術,妄想做白領的人,供需失衡,造成資方找不到勞工;勞方找不到工作的詭異狀況。

阿~講到教育就沈重了。

 

我不得不同意供需失衡的結果,但我更想說的是,是什麼造成了供需失衡?

若要講到教育,恐怕得從10年前,2002年的教育改革談起。

民國91年9月28日,一向安靜順從的全國老師走上街頭大遊行。

那年我實習,是的,我也出來了。

DSCF2597
↑20020928  遊行主題:「團結  尊嚴  928」 

 

那時的教改白皮書很像是台/政大教育系一群教授主筆弄出來的,不巧我正好是政大教育系的學生。

課堂上老師就是推動九年一貫的召集人,講的是九年一貫的精神、架構。

希望創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專業自主、由下而上草根性的教育環境和內容。

DSCF0244
↑一向安靜的教師族群第一次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在台灣長久以來由上而下行政官僚味道濃厚的教育環境中,這些東西到現在我都認同。

然而,幾年下來改著改著.....有些東西好像變質了。

DSCF0224
↑從那時候開始爭取組工會,組到今年才真的組起來。好漫長的一條路阿~
 

 

與現在的青貧族最有關的,在我眼中無疑就是大學普及化。

大學為什麼要普及?

當時的台灣大學還是窄門,社會普遍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擁有大學學歷至少可以擺脫藍領的辛苦工作,搖身一變成為白領上班族(白領比較好?!)。

所以人人都想唸大學,以為這樣就能換得不弄髒手、不出賣勞力、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好"工作,於是政府就開放大學,人人有獎人人開心。

在上面的邏輯中,你會發現,大家思考的不是「台灣社會需要多少大學生?有多少白領工作?」、「這些學校全升格為大學後,他們教出來的學生擁有大學學歷是否真有大學水準?」、「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每個人都有漂亮的學歷?滿足人民需求?培育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

很明顯的,開放大學的考量並不是這些提問,政府的重點只有一個:討好。

 

不知道是不是民主政治的缺點,因為4年一次的選票,政府自然想的不是國家長遠規劃、根本需求,而是急著在短期內討好人民。

造就了人人都有大學唸、家家都有大學生光宗耀祖,大家都開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用百年,民選總統4次後的現在,大家顯然都不開心了。

 

正好昨天看到新加坡的教育,政府被人民批評為「現實」、「勢利」。

全新加坡只有3所大學,你考得上就去唸,大部分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未來走的是技職。

當然,他們也有「學歷至上」的傳統華人價值觀,但因政府強勢主導,人民就算碎碎唸,最後也還是認份的進技職體系學習一技之長,畢業後投入各行各業。

 

如果民主政治政府短視是必然,那麼我想關鍵還是回到了民眾的價值觀:

你是否能真心誠意的相信白領、藍領一樣有價值?

你是否心甘情願從事藍領工作,無畏周遭眼光與價值,從中得到快樂、成就、自信和滿足?

你是否能接受自己的小孩認為唸到高職就好了,先出來工作,覺得有需要再繼續進修?

 

而老師,

你是否能接受自己的班級沒有前三志願,但各個學生都能找到興趣、習得一技之長?

你是否能鼓勵明明可以唸建北的學生放膽去選自己真正的技職喜好,而不私下喟嘆遺憾?

 

如果家長可以,如果老師可以,

那麼我想我們可以很坦然、不帶歧視或比較的說:

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我們需要很會炸雞排(大心)、很懂行銷、廚藝很好、很會賣東西....等等各行各業的人。

如果只是為了混張文憑,那麼別唸大學了~

你擁有的能力比學歷重要、也可靠太多。

 

眼看著12年國教,又要重演人人有高中唸的皆大歡喜。

我不知道10年後,會不會人人有大學的慘況也再次重演。

 

-----------------

話說最近香港在進行反國教洗腦的抗爭,政府因為抗爭而讓步,修改國教政策。

我熊熊一看新聞標題(12萬港人反國教  持續抗爭  特首讓步改政策),以為是台灣政府終於知錯了,要修改12年國教的政策,害我白高興了一下: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