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和老友聚餐,深深感覺到,自己和他們,已經走上了不同的路。

想想身邊的朋友,9成都是和第一次交往(或上床)的男人結婚,其中又有9成都是大學時代交往的男人。
看著他們,我總是忍不住思躇:難道人生就這樣了嗎?難道光是這樣大家就滿足了嗎?
一輩子只和一個人上床,一輩子只深入瞭解一個人,一輩子就這樣...這樣.....這樣隨著大家的腳步過去了。

老友的另一半說,跟著大家才能融入社會(之類的)阿。
然後不斷預言我的未來:你現在反對,當你要結婚時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我無話可說,不是因為我認同,而是因為我的未來還沒到,我知道爭辯毫無意義。
而我更清楚的是,就算那一天到來,我也還是不會願意如此費心費力在婚紗、婚禮這些繁瑣的細節上。
這種預言只能用行動和事實辯駁。

幾個好友熱衷地討論婚禮細節、要留意的傳統禮俗、婚紗如何挑...八拉八拉八拉......。
只有我,事不關己,索然無味。

不是沒有想過應該先聽一下,算是為未來預作準備。
但轉念一想,未來?誰能確定我的未來一定會用到這些資訊?預作準備真的有必要嗎?
聽了,只不過增加下次和"一般人"聊到這類無趣話題時,可以插上幾句話,感覺沒那麼邊緣罷了。
想想還是算了吧~

我說我去埃及、我去印度,我知道,對他們而言,這毫無意義;就像他們的婚禮細節對我毫無意義一樣。
在這個分歧點,我和他們的人生已經走向不同的路。

他們無法理解我所追求的、好奇的、嚮往的是什麼,恐怕說了也不懂;當然,我也無法認同他們跟隨俗世的人生。

於是,懶得講了。
言談中快快轉移話題,不再期望與他人分享旅行的快樂和見聞,說再多,也只是填充尷尬的沈默時間。
望著對方困惑呆滯的眼神,徒勞。
真正有興趣想瞭解的人,自然會傳遞出一種亟欲挖掘的企圖。

只是,多少還是有些寂寞吧.........
我說的話、我的心情、我的生活、我的想望,無人能懂亦無人在乎。

然後,再加上一些失落.........
曾經的好友,終於也走到索然無味的地步。

於是,我走了。

 

到底一般人是如何生活的呢?
我怎麼總是搞不懂這點,始終無法像"一般人"那樣生活。
思來想去,也弄不清自己是"不想"還是"無法"成為"一般人"了。

最近在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好有FU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