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暗戀桃花源」的大名,昨兒個終於去看了二十週年特別演出。
 
從表演方式來看,整齣戲華麗豐富,對白有趣,包含各種大異其趣的表演元素。
有「舞台內」,也有「舞台外」,二者間的串場自然活潑,可以感受到表坊和明華園在小地方的用心。
在兩個交錯的劇本中,現代舞台劇的沈靜氣氛,和鏗鏗鏘鏘熱鬧歌仔戲輪番上陣。
好喜歡明華園演員的身段阿!
一扭一定,可以像水蛇般旖旎柔軟,也可以像鷹眼般充滿氣勢。果真是練家子呢!
我趁機重溫了一下小時候喜歡看的歌仔戲。
可惜,隨著歌仔戲的沒落,我的台語能力也跟著消退,變得超依賴字幕的說。
 
從內容意涵來看,不同的表演方式卻同樣被讀到亙古不變的愛情因子--「等待」和「期待」。
「暗戀」中,江濱柳和雲之凡互相等待,因為戰後時代的慌亂終不能如願相守。
「桃花源」中,賴陶等待著春花的愛,最後看開了轉而邀請春花、袁老闆一塊至桃花源仙境,可惜仍不能如願。
「暗戀桃花源」中,最後撒了滿天紅紙花的陌生女子,更是自頭至尾不斷的期待、不斷的等待。
 
 pelin說,暗戀是喜劇,桃花源是悲劇。
我想了想後,稍稍明白pelin的意思--
江濱柳和雲之凡最後終究還是見面了,並且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彼此諒解和情緒釋放。所以,是喜劇吧。
賴陶最後依舊無法和春花、袁老闆和解,一人獨自落寞的夢想著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去的仙境。所以,是悲劇吧。
 
只是,為什麼我要「想了想」呢?!
江濱柳和雲之凡最後既使見面了,但兩人心中卻滿是對生命時空的無奈。所以,是悲劇吧。
賴陶雖然得不到春花和袁老闆的理解,但自身已得心靈的和諧和滿足。所以,是喜劇吧。
 
其實,在意識到喜劇、悲劇的分類前,真真正正感受到的,都是微笑。
 
對於「暗戀」的結局,覺得滿足,然後微笑。
對於「桃花源」的結局,也覺得滿足,然後微笑。
那種滿足不是吃飽睡足後的滿足,比較像是........一種理解,淡淡的喜悅。
理解不管是什麼結局(獨自一人前往仙境、既使嫁娶依舊惦記對方半世紀、不滿丈夫而討客兄、為了一句諾言痴心等待......),
在每個人身上都是真實的用力生活、努力成為自己。
這樣,就很夠了,很值得微笑了。
 
好笑的是,以前的我可是那種看到真心相愛的人無法相守,就會怨天尤人氣得牙癢癢的人呢!
會執著著:「你們這麼彼此相愛,怎麼可以不在一起呢!!」
然,這世上又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呢。
任何結局    都是可以微笑的吧。
 
然而,桃花源的微笑終究敵不過民赫哥的微笑
看戲畢竟是看戲,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理解,很容易。微笑,也很容易。
一旦變成故事主角民赫哥,我  還笑得出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