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沉默

也許是太痛了,這本書語調冷靜,淡淡的描述了恐怖的過去與自我復原之路:3歲時被藝術家父母遺棄在保母家,遭保母一家人性侵害至5歲。

更可怕的是,好不容易返家了、回到最溫暖的父母與哥哥的懷抱中,

但,這些親愛的家人卻無法面對自己過去錯誤的決定與作法,導致這個悲劇,紛紛選擇否認與漠視--否認不成,就漠視。

於是,作者寫下了這句話:「除了性親,更大的痛與失落是來自父母的漠視......」

 

這句話,讓人好難過好難過:(

想到小時候被陌生人騙走後的經驗、長大後被同事背叛的經驗,

確實,最大的痛苦往往不是事件本身,畢竟那個很容易究責,有時也只能認了--這世界就是有這麼壞心、惡劣的人。

但,那些我們原本信任的人在事件中的表態、處理方式,常常是讓我們更受傷的。

 

有時,我們要的也只是一個誠心誠意的道歉:「對不起,我們不該把你送到保母家,那時爸爸媽媽有我們自己的困難,連累到你了。以後我們會好好愛你。」

或是,「對不起,當時我們不該片面聽信那個人,身為朋友,應該盡力為你解釋一下、或至少向你求證事情經過,聽聽看你這邊的說法。」

事實是,連這個都好難得到,為什麼呢?????

因為,人都是自私的。

父母是自私的,遇到這種事不知所措,也拉不下臉承認錯誤;

同事是自私的,大家都不想惹事,不想沾了一身腥臭。你黑掉?那是你自己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更可悲(恥)又諷刺的是,這些漠視他人痛苦的人,往往是很會做表面功夫的人。

作者的爸爸,可是個知名藝術家呢!他還以親子互動為主題寫了書呢!

書裡寫得一副與兒子互動十分愉快有趣的樣子,卻沒發現這些有趣的事情是建築在兒子的痛苦上阿阿阿阿!!!

 

表面上是和樂無比的家庭、感情融洽的同事,

唯有緊要關頭,才看得到真正的關係與情感有多少。

 

作者最後選擇了和這些漠視他痛苦的家人切割,不再來往。

因為他無法原諒。

我想,前提是作者很幸運,在他老婆和岳家身上,得到了真正的愛,也許對他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家。

(家不單只是靠血緣關係存在的吧)

我呢?我有辦法和那些漠視我痛苦的人切割嗎?

我切割得掉嗎?

唉。

 

惡黨》、《不再沉默》和《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

這三本的共通點是:原諒。

惡黨》的故事性普普,沒有太吸引人;《絕歌》則是一個少年殺人犯的告白。

 

我們要怎樣才能原諒傷害自己或親人的人呢?

當我們做了錯事,要怎樣才能取得原諒呢?

是不是有一些事情是怎樣都無法被原諒呢?

。。。。。。這些問題永遠都不會有答案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