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2

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平衡報導again。

 

我其實不大看村上春樹的書,因為看不懂XD

後來在讀書會中聽村上迷解釋,才瞭解自己看不懂的原因。

村上迷跟我說,村上春樹的書講的就是一個氣氛、氛圍,而我閱讀往往抱著「求解」、「求知」的心態,顯然只是講氣氛、最忌提供答案的村上無法滿足我的需求。

這麼一聽我恍然大悟,覺得非常有道理XD

那些我讓我覺得很精彩的書--無論是"硬"一點的理論or"軟"一點的故事,通常都傳遞了某種觀點--無論我是否認同那個觀點。

撲塑迷離、沒有觀點、搞不清楚作者到底想說什麼的書,我幾乎是食不下嚥哪!

 

然而,《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這兩本,可就不是只講氣氛了。

 

地下鐵事件》是村上春樹訪問日本1995年3月20日那天,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受害者的集結。

有感於當時媒體大幅報導加害人的身家背景,村上企圖讓事件另一面的聲音--受害者的聲音,也能被聽見、看見。

據此,村上一共訪問了60人左右,不可否認真是個浩大工程。

訪問這些受害者當天行程、事件後經歷、影響,同時也記錄下村上春樹對這些人的直觀感受。

書中沒有太多村上春樹個人的觀點、看法,

因此,與其說這本書是村上寫的,不如說是這60多個受害者共同譜寫成的,村上春樹只是把這些口說故事紀錄、整理而已。

(從這個角度看,不得不說這作家還真是偷懶哪!這樣就能當作家?!那麼我把個案的故事整理一下,會寫得更精彩吧XD)

當然,在前言(or後語)中,村上春樹自己也說了,誠實還原現場,在文脈中隱藏自己,這就是他的目的。

 

至於我的閱讀經驗,老實說,有點煩。

每個受害者的說詞幾乎千篇一律,畢竟那原本就是個平凡無奇的早晨。

平凡無奇的上班→感到怪怪的→繼續前往公司→新聞爆發→就醫。

只有少數一些症狀嚴重,甚至親友因此事死亡的人,他們的反應、悲痛、失落、不知所措,真的令我動容、哭泣。

 

然而,整體而言,就像某位朋友說的,這些訪問的內容呈現了日本人的生活感。

恩,的確。但這些大同小異的生活感不斷重複述說,還是令我有些厭煩。

不如村上春樹直接將這些人的說詞整理一下吧!

哈!若真如此恐怕又違背他的本意了:p

 

-------------------------

 

約束的場所》則是在《地下鐵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訪問了曾經或正在參與奧姆真理教的人們。

當然,發生了地下鐵事件,願意受訪、現身的教友勢必不多。

因此,《約束的場所》比《地下鐵事件》薄許多,但內容卻更吸引我,畢竟我是「求知」來著嘛!

 

村上春樹在這本書中,雖然盡力壓抑自己,仍不免透露許多自己的立場,較具批判性的那一些。

訪談中他質問這些教友加入真理教的目的、原因,事件發生後的想法;

書末也與一位心理治療師討論了他的訪談經驗。

憑良心說,比起村上春樹的觀點、質問,後面心理治療師說的許多話,我反而更認同阿!

(果真是同行XD)

 

我能理解那些信徒投入真理教的心情、理由,甚至能感同身受。

什麼樣的人會尋求宗教、救贖?

你、我、這社會中的芸芸眾生,意識敏銳、感受性強、自覺性高的那一小撮人,誰不對人生感到迷惘、疲憊。

而這些人,不過就是在迷惘疲憊時,找到了可靠岸之處。

頂多有些偷懶吧!

他們捨棄了自己在修羅場中的修練、掙扎,努力憑藉自身力量安身立命。

而選擇較輕鬆簡單的方式安定自己--我終於不用再奮力思考求解答了,只要聽教主的就好。

九色一村提供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讓他們更能將自我清空,無欲、無求、無思,自然也就無慮了。

無憂無慮的生活,誰不想要?!

 

當然,這是逃避,我知道。

他們親手交出了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權力、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自由意志。

行動、生活都交由教團決定。

同時我也得承認,那樣的生活還真令我羨慕。

畢竟人之所以活得如此艱辛,其根源就是自由意志、自我意識阿!

 

-------------------------

 

接連讀完這兩本書,再回想過去讀過的日本小說、散文,

真得說日本真是個走極端的國家,是不是平時太過壓抑了呢?!

 

無論談的是性愛、罪、道德、惡、愛、恨、背叛、恐懼......

純粹的就非常純粹、噁心的就非常噁心、暴力的就非常暴力、邪惡的就非常邪惡......

一整個就是走極端,極端到有時會讓我心都抖一下的地步。

 

另外,也覺得《約束的場所》和《地下鐵事件》兩本書的深度很不同。

地下鐵事件》像是平鋪直敘的敘事文,《約束的場所》則有點論說文的味道。

當然,這並不是在評判兩本書的位階高低。

因為兩本書一開始的立場、出發點就已經截然不同了,會造成深度上的差異也是必然。

地下鐵事件》問的是  what happened?   發生了什麼事?

約束的場所》問的則是  why?  你們為什麼會這樣選擇、這樣做、這樣想?

why 比 what 本來就能談得更深入一些。

 

最後,老實說,村上春樹所做的事與我平常工作所做的事其實非常像。

不同之處在於我除了探討what and why之外,還必須整理、分析、與當事人一起找出方向。

因為這一層原因,在讀這兩本書時感覺到很親切,同時也多了一些對村上春樹訪談方式的批判。

(好啦!我知道畢竟他只是作家,不是諮商師來著)

 

當我們與人談話時,如何才能談出一個人真實的想法?

人表面上說的話=他心中所想嗎?很多時候我並不這麼覺得。

人心多複雜,說出口的話語往往是經過心中千折百轉迂迂迴迴後的結果。

真正心底的聲音是什麼?尤其是那些教徒真正想追尋的是什麼,我想不是一般訪談能得知的。

 

最最後,我好想認識麻原彰晃阿!!!!

好想和他聊聊、面對面感受一下這個人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