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LargeImage

因為之前看完有關女性主義的書後,心有困惑,所以找了"男性主義"的書來讀。

讀完後,有解答原先的疑惑一些些,但卻又覺得某些地方還是不夠。

 

書的前2/3都是老調重彈,倡導一些我已經知道的概念。

就在我快要不耐煩想放棄這本書時,最後1/3左右,才開始提到"男性主義"、"男性運動"。

這部分的介紹是有讓我多瞭解美國及台灣男性運動的發展,也瞭解畢恆達對於男性加入女性主義運動的看法。

 

但,我的疑問是:

單用"女性是社會父權結構下的弱者"的觀點,希望男性同理、進而提供協助、支持,這樣真的可行嗎?

 

在這個社會結構中,女性或許的確因為天生是女生,而遭受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以及心理和文化、制度上的壓迫,

但我認為,男生必定也有類似情況。

不去瞭解男生在同一父權體制下的處境,就希望既得利益的男生們自然而然地產生自覺、體諒女生,

我相信會有這樣的男生,但大體而言,我仍認為那是困難也違反人性的。

 

如同畢恆達在書中說的,那些與女生一樣同處社會性別弱勢的男生(比如:同志、娘娘腔),

因為生長背景、處境的關係,特別容易與女性主義者走在一起。

廢話!這是當然的阿!

弱勢的人才會積極地想為自己發聲呀!

但想要真正翻轉世界,單靠各種弱勢的人聚集一起是不夠的。

必須走進擁權力者的世界,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才知道如何從權力的內部產生改變。

 

否則,只能像瑞典一樣,讓女性直接掌權,

用外在法令制度的改變,強力迫使男性改變行為、進而改變內在思想。

但我想這一點在現在的台灣,恐怕可行性更低吧。

 

也因此,我想瞭解主流男性們關於性別的想法,對我來說這是重要的第一步。

很可惜,在這本書裡我沒有看見。

 

畢恆達在書中所描述關於男生世界的故事,多是他的自身經驗。

而就如他自己所說,他的經驗與一般男生相差甚多(也因此他才會這麼女性主義)。

書中提供少數一般男生接觸女性主義後的反思,但我仍覺得CASE太少了,

而且我想看的不是接觸女性主義後的反思,而是他們在父權體制下與性別有關的成長經歷。

想瞭解在這些經歷中,他們原始的自覺從父權體制中得到哪些好處、又承受了哪些壓力。

一個社會價值之所以難以撼動,必有其原由。

瞭解是改變的第一步。

 

只是一味地說男性是既得利益者、共犯、剝削女性、不可以事不關己,

然後要求男性放棄長久以來累積形成的想法和價值觀,

任何人第一反應都會是防衛、反抗、拒絕。

唯有瞭解個體成長過程中因父權帶來的得與失,才能讓主流男性自發地思考父權體制是否該調整修正,讓其不自覺地成為女性主義者。

我覺得,這樣的改變或許才是恆長久遠的。

 

也許台灣性別不平等,是因為我們問錯了問題。

我們該思考的不應是:為何男性無法尊重女性及其他性別特質的人?

而應該是:為何人(無論男女)要放棄原有的權力地位,體諒與自己不同的人?

對我來說,後面這個問題更根本、更符合人性,也更深刻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