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在聯合新聞網上看到「正在氣頭上 先隔離學生吧!」,越看越火大
這幾天「不打小孩日」炒得正火,類似言論不斷在各種媒體上出現。
專家學者說的也好、新聞挖挖哇討論的內容也好,無一不提到:「隔離學生,把孩子帶到輔導室,交由專業的輔導老師處理。」
對!就是這句話讓我火大到一個不行
 
 
首先,當老師和學生起衝突時,真的都是學生的錯嗎?難講不是老師自己太機車。
那麼為什麼要被隔離和處理的是學生,不是老師?或者為什麼不是老師和學生兩個人一起被處理?
(相信我,很多時候是學生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好好的,不知怎麼跟某老師在一起的時候就很不好,一直出trouble。請問這是誰的問題?)
將學生打入「有問題需要被輔導」的一方,就代表自己是好的、沒問題的嗎?
 
再者,把學生叫來輔導室,請問誰要看著他?
輔導老師的上課節數與導師差不了多少,忙著上課、備課、談個案都沒時間了,怎麼可能整天standby等著幫你處理你和學生的衝突。
好,輔導老師沒空,那就是輔導組長嚕?
阿所以行政是都不用做喔?家長來找也可以不用理嗎?爛老師闖的禍我也可以裝死不用管嗎?
憑什麼要求人家隨時停下手邊工作招待和你處不來的小孩?
全校15個班是一個輔導組長,85個班也是一個輔導組長。
你覺得在這種狀況下,輔導室有人力可以handle這些「被隔離」的學生嗎?
 
隔離是對的,但把問題丟給輔導室這一點我十分不能認同。
如果真要那麼做,也ok,請先增加輔導人力,降低輔導老師授課時數。
還有,最重要的,不要把全校不適任教師盡往輔導室塞,搞得輔導室像是資源回收桶,專收一堆不做事的爛老師,還佔缺
(更!剛剛某爛老師居然叫我去修印表機。靠!印表機卡紙你是自己不會把紙拉出來唷!我是教師兼工友嗎?就是不爽幫你啦!!)
 
以上這些沒有改變,在目前這種學校輔導生態下,你要輔導老師一週上10幾節課、空堂還要隨時standby,輔導組長有做不完的沒意義行政工作.........
很抱歉,我們不是神力女超人。
就算你把學生隔離來輔導室,我們也沒有神力讓他待一節課回去就變成願意跟你認錯道歉,以後絕不再犯那種你想要的乖小孩。
了不起叫他自己在旁邊乖乖坐著。
這是你要的「專業處理」嗎?如果可以接受,那你不如叫他去總務處坐著,那邊人還比較多,可以幫你看著學生,
也不會因此讓學生對輔導室有刻板印象,害真正有需求的學生不敢來。
 
我要說的是,你不能說「不可以打孩子」、「遇到衝突要隔離」....等等等等的好聽話,最後動不動就以「請專業輔導人員進行輔導」做結。
好像丟給輔導老師就沒事了,也太不負責任了點!
尤其像本校這種不專業的輔導環境,哪來的專業輔導人員?哪來的時間?哪來的專業?
都是屁!
 
最好是在要求輔導老師從事不可能的任務,最後學生又出狀況時,
再來責怪輔導老師輔導無效,然後補上一箭輔導無用論。
更!

跟這件事相關的,叫做認輔制度--對我來說是學校輔導工作裡再偽善不過的制度。
 
當輔導組長將近一年,很認真的找了一堆資源、排了一堆認輔,花數不清的時間在聽導師、認輔老師講這個學生怎樣怎樣、那個學生怎樣怎樣。
聽越多,我越懷疑認輔到底幫了誰?
有些時候認輔老師會跟我說:「林組長,我覺得這孩子很好阿,快快樂樂的,就是不大喜歡他們老師、不喜歡念書寫作業。」
然後導師那邊的說法會是:「他都不唸書、不交作業阿,記警告也沒用,所以需要輔導。」
=.=
 
大部分的時候,老師根據自己對「乖學生」的標準來篩選個案,將眼中「不聽話或管不動」的學生提報出來。
單單提報的過程,就會出現兩個影響認輔是否順利的關鍵問題。
 【一】why me?
許多來接受認輔的學生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我?」
懷疑自己是否做了什麼壞事?自己是不是不乖惹到老師?擺明了自我放棄的學生則會因此更討厭老師。
許多認輔老師也會問:「why him or her?」
我同意導師與我們所見的學生樣貌會有不同,畢竟角色、責任、關係都不同,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關鍵在,輔導的第一要件是個案的自願性,非志願個案不是不能做,只是必須花更多時間與力氣讓非自願變成自願。
如果輔導的服務對象是學生,那麼當學生自己本身並不覺得自己需要改變什麼、也沒有晤談需求和動機卻硬被硬抓過來認輔時,我是要跟他談什麼?
(難怪老是發生認輔老師被學生放鴿子狀況。人家根本就不想來嘛~)
很多時候看到導師提出的個案,我也很想問:「他自己都不介意功課了,你是在介意個什麼?功課差就不行嗎?懶散一點會死唷?我也很懶阿..=.= 」
當老師越急越介意,學生似乎也就越散漫越不介意吧。
 
【二】誰有問題?我們又解決了誰的問題?
有時我會覺得,導師提報個案的過程,其實是一種解除自我焦慮的行為。
「我看到這個學生有狀況,我無力或不想處理,所以交給『輔導專業』人員處理。」
某種程度這代表「我盡力了」、「我有做好我分內的工作了」、「以後他出什麼狀況就不是我教不好了」......。
如果輔導的服務對象是老師,那麼為什麼當老師覺得焦慮時,自己不來尋求協助,而想透過改變學生(引發焦慮的標的物)來免除自己的焦慮。
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們都知道企圖改變別人來讓自己好過一些,是很困難的!可是我們卻不斷在做這種事,而且還強迫別人一起做這件事。
你的問題,為何你不面對?而是要學生和認輔老師或輔導老師去想辦法解決你的困擾。我們是招誰惹誰了..=.=
所以,學生因為老師的不滿而被叫過來,認輔老師與學生做著不著邊際的「陪伴關懷」,
最後似乎只是為了讓老師覺得心安、覺得輔導室有在做事罷了。
奇怪的制度。
最後,我到底解決了誰的問題?
 
 
好吧,姑且不論提報過程是如何的不合邏輯沒道理,總之,他終究會過去的。
再來就是詭異的第一次會面。在現實情境中通常會出現下面兩種狀況:
【一】直接了當型
導師很不客氣的直接對學生說:「因為你不乖,所以叫你去輔導室。」
靠!一個大標籤直接把輔導室努力創造的和善形象打死。
這樣講,以後真正有困難、有需要的學生,誰還敢來輔導室。可憐了這個班的輔導老師,可想見以後這個班狀況多多。
 
【二】偽善型
導師不想扮黑臉,明明是自己提報學生出來的,卻不敢承認,所以支吾其詞的:「沒有阿,就輔導室有事找你請你去一下。」
好吧,憑良心講這種狀況比第一種好多了,至少我對學生還有運作斡旋的空間。
但.....這種因為不想扮黑臉而掩飾動機的作法,實在是讓我覺得很偽善呀。
 
 
當然,我得澄清以上只是我看到認輔制度裡的陰暗面。
既使認輔制度在我眼中是奇形怪狀的,他也還是一跛一跛地在運作,我也還是繼續在聽老師和認輔老師的抱怨。
明天太陽依舊升起,鳥兒依舊啼唱。
 
我相信有些孩子是很健談的,也相信有些孩子的確只是需要單純的陪伴關懷就能有所改變。
但我要說的是,
學校輔導工作到底應該要服務誰?
老師?學生?家長?  這些我都同意。
但重點應該是誰有需要誰就自己來尋求協助,而不是「我有需要然後我叫你去被迫協助」,或「我覺得你有需要,然後我要求你去被迫協助」。
 
我花太多時間花在處理這種觀念的落差,
老師和學生的落差、認輔老師和導師的落差、家長和學生的落差、家長和老師的落差......你自己可以去排列組合。
不,我只能聽,我根本無力處理。以我們學校行政弱勢的程度,一切都是尊重導師的意見,我沒有置喙的餘地。
弄到最後,可能花了10倍心力,卻只服務1倍的人。

回到一開始的「隔離」。
我想問的是,如果一般任課老師老師不爽學生時,可以交由"專業的"輔導老師處理。
那麼請問當輔導老師不爽學生時,又該交由誰處理?
還是,輔導老師沒有不爽學生的權力?
 
沒處處理,就只能在這裡生氣的吼一吼。吼~~~
 
當然,站在我現在的位置,也不是真的什麼都不能做。
漸漸的我發現,我所能影響的範圍很小,小到只有自己的任教班和我認識的孩子。
我努力讓我班上的孩子知道:當你遇到煩惱而且找不到人求助時,你可以來找我。
努力讓他們體會輔導室並不是只有「問題學生」才能來的地方;瞭解輔導老師除了上課外,其實還有更能幫助他們的角色功能。
而我實驗的結果是,要三年。
三年都是我教的班,才能做到撇開「只有問題學生才會到輔導室」的刻板印象,信任我,然後主動求助。並且建立起他們的求助模式。
然而,有時當我花了許多心力陪伴孩子走過困難,常常導師一句:「這個孩子常到輔導室ㄟ,是不是心理有問題。」就把我的努力化做湮滅。
然後,我還得試著安撫學生受傷的心,重建輔導關係的正當性。
 
我想我的能力還不夠,所以要三年才取得學生的信任。
我想我的能力還不夠,所以既使花再多時間陪伴孩子也無法讓其他老師認同輔導老師是有功能的。
我想我的能力還不夠,所以............不適合坐在現在的位置上。

 以上純屬情緒性發言(最後一句例外..:P),不爽的人不要理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