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發生了「夏禕事件」..
讓我對社會對於女性角色的期待又更感慨了..
夏禕前後兩次記者會不同的表現..媒體的反應也不同..
顯然..從結果論..看來媒體是喜歡後面那個可憐的、哭泣的、弱者的夏禕..

然而..夏禕前、後說的話..有什麼不對嗎?!
面對大家一片撻伐的指責..他當然可以生氣、可以委屈..
面對自己的感情..他也可以悲傷、可以自責...
他要有任何的情緒反應..都是可以的吧..
但為什麼媒體似乎只接受他的自責,卻不接受他的氣憤...

夏禕說:他死前你們這些好朋友有人接過他的電話嗎?
這句話..憑良心講並沒有錯阿.......
他生氣大家將矛頭指向他..似乎要他變成代罪羔羊..
一個人的死..怎麼可能是一個代罪羔羊就能解釋一切的...
難道,他不能生氣嗎?!不能出面為自己大聲說話嗎?!

社會喜歡女生是弱者..
受到委屈....如果哭..大家會同情;如果用發飆來表現..大家會反過來指責她...........
然而..不管是哭還是發飆..那根本的委屈...是一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