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點

對於傷害別人的行為人,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

家長要馬哭哭啼啼:「我小孩不是故意的、他也嚇壞了、他需要協助,請大家再給他重新來過的機會」;要馬痛心疾首急著和小孩切斷關係、將這小孩逐出他的世界。

受害的一方呢?雖然對行為人感到憤怒,奇妙的是他們往往也會好奇地想知道到底這個孩子怎麼了?為什麼會做出如此可怕的事?

  

在處理這類事情上...夾在兩邊小孩、家長之中,我總是充滿困惑。

這個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人權的時代,雖然大部分的路人甲乙如你我多半仍站在受害者一方,認為:

行為人都不顧他人人權而傷害別人了,我們到底為什麼還要顧慮他的權利;他剝奪、改變了他人的人生,憑什麼要求我們再給他一次機會!

我也很討厭他這麼惡劣的人阿!可是如果協助他是我的責任,我就不得不去看到他生命中辛苦疲憊的那一面。

當然,不管是從小沒人愛、還是曾經遭遇了什麼讓他心理受創的重大挫折,都不足以構成他傷害別人的理由......這是我的底線。

 

 

污點》裡的每個角色其實都很淺,有些人物的出場情緒甚至讓我覺得莫名其妙。

看著看著常出現「應該不只這樣吧」的感覺--女主角的掙扎應該更細膩曲折吧!女主角的朋友應該有更多想法吧!怎麼都這樣輕輕帶過?!

只有最後1/10不到(幾頁的份量),幾個與男主角過去世界有關的人物現身,分別述說自己對主角的看法和情感時,整本書才有了那麼一點深度。

 

然後,我也不喜歡書裡的暗示:「女人一旦愛上了就會變成瞎眼的笨蛋,連殺人犯都認不清。還不如乖乖聽話跟著奪走妳初夜的男人(既使他也是個曾經拋棄你的王八蛋,但只要他回頭,一切都該被原諒),反正最後也是走到這條路。」

好啦,也許是我女權了吧: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