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木男孩.jpg

平實的文字,堆疊出殘忍又令人心痛的現實。青少年必讀,推薦指數(給青少年的):★★★★。

沒有華麗漂亮的詞藻, 故事也時常發生在校園現場,但不知怎的,讀起來還是一樣難過。我想是我對這類事情,耐受值特別低吧。

對於大欺小、強欺弱的霸凌行為,我向來容易投注過多過強的情感。那種情感混雜了最容易讓人失控的「生氣」、「難過」、與「害怕」。

我生氣加害者仗勢欺人的無恥行為、生氣受害者的軟弱無能、生氣旁觀者的冷漠無語;我難過加害者先天情感或心理上的缺陷、難過受害者無端遭受這等痛苦、難過旁觀者的替代性創傷;我害怕加害者從中增強霸凌行為、害怕受害者求助了也無法繼續在同一環境生存下去、害怕旁觀者習得「人生就是如此」的偏差價值......

我最害怕的,其實是怕自己在這些霸凌事件中,眼睜睜看著學校行政處理的敷衍態度、家長對自家小孩欺凌行為的無所謂.....我怕這些污穢之氣一點一滴地奪走我對人與社會僅存的、所剩無幾的信任。

於是,好幾次,我看見自己處在霸凌事件的中心,能清楚理解每個角色在自身位置上會做出其行為的動機、信念甚至情感,但卻束手無策。只能獨自在心裡不斷生氣、難過、與害怕著。

 

隱形人

自我和他人之間的拉鋸,向來是人類生存於社會中的議題。我們要堅持做自己?還是隨波逐流融入人群?前者彰顯自我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卻會招致危險;後者隱沒了自我,讓人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卻能保你平安度過這危險的青春期。

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過去、現在,東方、西方,都是如此。

我阿~向來選擇前者阿!但是是那種隱身於世的方式。因為我很早就知道,在這個社會,隱形不代表不存在或失去自我認同(除非你的認同來自他人);相反的,有時你把自己隱藏得越好,越能在眼與眼之間、肘與肘之間爭取足夠的空隙伸展自我。

獨一無二不代表引人注目的特立獨行,那種方式於我而言太愚蠢。你難道不知道越被注目越會失去做自己的自由度嗎?!

這是寶貴的人生課呀~


 

同場加映:

木堂椎的《捉弄比欺負恐怖100倍》,以及Michael Thompson的《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

女孩之間自然也有女孩的霸凌形式(相較於男生,就心理所受的打擊程度而言,女孩也是不遑多讓哪~),可以參考Rachel Simmons的《怪女孩出列》。

 捉弄比欺負恐怖100倍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  怪女孩出列.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muncu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